close
幾年前,幫一個活聚落寫過地方文資補助案

申請人是活聚落內某大戶的子弟

會說是"活"聚落,是因為還有不少人住

聚落建築格局,可追溯三百年前





大戶子弟長年在外經商,到了花甲耳順,著手規劃退休後的生活

他想回到家鄉,以圖終老,安眠於龐大家族墓園中的一角落





雖有三百年歷史,家族聚落建築卻是破舊

遵循台灣傳統鄉下村落模式,青壯人口早外移,留在聚落內的盡是老殘

大戶子弟想振奮家鄉,讓家鄉聲名更遠播

(老實說,"遠播"的結局可以預想 ---- 觀光遊客如織,垃圾猶亂)







大戶子弟發揮經商那套口滔說服能力,組織工作室,耗用可出動的人脈資源

申請到了經費, 如我所認識的商人,

一甲多的諾大聚落,修復經費的使用依舊是大戶人家自家建築、自家後院為優先





活聚落有著信仰,大戶人家沒去拜過

活聚落有著宋江陣組織,大戶人家沒親自下場操練過

他的子女不愛回祖厝

諷刺的是,大戶人家戶籍遷回活聚落內,

人,卻不住在此地






反觀另一個靠海的小村,戶數百餘,

有共同的宗教信仰,串起村內異姓多族

撇除商人商氣, 老小婦殘組織合力,大家可以做到同一件事 :  小我大你(祢)





<第二位戴墨鏡的年輕人代替家中長輩著袍隨隊伍繞巡>






<全村壯老們合組的宋江陣,利用夜間農漁暇時間操練有成>






<七十古稀的老伯公,自信有敲整天鑼的體力>






<運用人脈,委請鄰村鼓陣應援>






<大偶內的稚嫩雙眼>






<媽媽團的嗩吶鼓吹>







<阿公帶著兩孫>






<婦人代表全村子弟所持的大把香火>







全村人請神求神時的雀躍表情,是一樣的






<主事者率領全村子弟訟禱文祈福>






<異姓家族皆有共同宗教信仰>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jo24 姥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