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壇大師徐四金<香水>內的主角葛奴乙追求香味,以氣味重構世界。2004 年有部電影 --香料共和國--,主要展現的元素便是土耳其人善用的香料與生活風情。位在淡水老街有家「香料廚房」, 獨特香料秘方是它的料理賣點。不管是香草,或是處理過的香料,都是我ㄧ直很喜歡的味道,尤其增添食物的風味上,沒有太多人工調味。

 

 

 

 

會想把家裡的調味料拿出來拍照,主要原因是剛好看到懷孕中COCO岑媽,在中秋節烤肉那天,望著"烤醬"醃漬或刷過的肉品辛嘆,含鈉量太高,讓她不得不忍住口慾,只希望不要影響肚裡寶寶。

 

 

 

 

香料,取自是植物的種子、果實、根、樹皮,晒乾或著研磨做成的調味料的總稱,例如胡椒、丁香、肉桂等。主要是被用於為食物增加香味,而不是提供營養。香料在食品中一般可分為天然香料及合成(人工)香料二大類。

 

 

 

我們的老祖先在漢朝就發覺香料的重要性,張騫開拓西域通商之路,胡麻、胡椒等香料是從西域獲得的重要商品之一。航海家鄭和下西洋,也從東南亞獲得大量胡椒、蘇木等香料回國。歐洲,香料的產量與種類不算多,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前往印度,發現一條香料的貿易途徑。香料和黃金、傳教一樣,是促成歐洲地理大發現的重要原因。

 

 

 

 

這幾年來,偶爾上超市胡亂蒐集香料罐,料理時加個口味,料理清爽。 有時候,家裡會把鐵板燒的鐵盤拿出來燒烤,灑上香料,例如迷迭香羊排、義大利香料雞胸肉、羅勒煎蛋、胡椒蝦,口味變化萬千。

 

 

 

 

我是對"鈉"非常過敏的一族,只要吃了鹹份,馬上水腫。 本來就腫的身材,加上水腫...腫腫腫到不行 !      對抗鈉,最好的方式就是吃鉀,例如芹菜、奇異果或喝紅豆水,要不然吞顆B6!

 

 

 

曾嘗試在家的後院種植香料,鼠尾草、百里香、檸檬薄荷、甜葉、薰衣草、羅勒、肉桂、胡椒、奇形怪狀的辣椒、香椿、鳥不踏(刺蔥).... 。 也許南部的豔陽太毒辣,除了香椿樹長得又高又大,其他都在我"無心"照料下,都夭折了。 這也是我後來改種(收集)仙人掌的主因,實在太懶了。 南台灣的氣候恐怕只適合九層塔吧,不然那些鹽酥雞攤要去哪找九層塔呢?!

 

 

 

 

黑或白胡椒鹽,一直都是台灣人廚房料理所見的香料。 有年,像神經病似的買了一個貴的要命胡椒"研磨"罐,以為將胡椒顆粒擺進,想吃多少就磨多少.... 後來發現,還是現成的比較好用。  至於黑白芝麻,只是純粹裝飾用而已,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.....

 

 

 

 

家裡兩小鬼非常愛吃咖哩雞肉飯...但是,"咖哩"並不是單一香料,而是由泰米爾語curriel變化而來,多種辛料所組成的料理統稱。 每個印度媽媽都有獨家秘方,20-30種以上我們不知名的香料組成。   南洋/大馬的香料料理,似"薑黃"類為主... 。  

 

 

 

 

荳蔻....甜鹹料理兩相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很少使用米酒 (自從米酒在N年前因為WTO公平貿易被迫調漲稅率之後,更別提使用加鹽的米酒了),改用青檸口味「VODKA」 伏特加。 看多了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的影響,我也都一直使用<味霖>,可同時取代台灣廚房慣用的醋+酒+糖。

 

 

 

 

芥茉(wasabe)胡椒鹽,海鮮&肉類的燒烤油炸少不了它

 

 

 

 

醬料也是好廚房好幫手,尤其芝麻醬。  拿芝麻醬塗在敏豆、四季豆,用張錫箔紙包起來,烤出來的味道...香到不行。

 

 

 

 

這三罐,是為了迎合我的口感特地去找,辣醬有肉桂特殊香味,不含防腐劑。 醬油膏,薄鹽少見,雖然我不怎麼喜歡醬油類製品,但偶爾吃粽或蔥餅需要沾醬。 鄉下海口人家,口味一直就是重,醬油像白開水般地加入料理,冰箱內放著一半以上的鹽類醃漬品,像是樹子(破布子)、醃瓜、鳳梨豆醬...。      夫家長輩好幾位都是高血壓群,他們的身材和我娘家族群比起來都不算胖,卻心血管疾病纏身,應該是鹽分攝取太多導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我開始規定老爺鹽分攝取了... (只在我看見的範圍內  )

 

 

 

澎湖風味的干貝XO海鮮辣醬,台灣的團購不知道瘋什麼。 回趟澎湖,要吃多辣就拿多辣...

 

 

 

這個不陌生吧.... 好像變成家家戶戶必備的醬,從泡麵調理包衍生的販賣商品。 說實在,它的素食口味(綠色罐裝)拌麵遠比葷食(藍色罐裝)好吃。  最近又出了一款沙茶新口味。  我ㄧ直想,統一肉燥麵的那個肉燥醬,會不會被拿出來商業化地販賣。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"肉燥罐",但統一的肉燥麵橫行台灣少說有25年了吧~~~那個味道,台灣人都不會忘。

 

 

曾經有那麼一個兩岸文化大不同的笑話,英國團體spicy girls 剛出來時,台灣稱之「辣妹」合唱團,內地卻稱之「香料姑娘」團。      我想,我是一個Spicy mam... "辣媽" ??         不! 是Spicy OBS,香料歐巴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jo24 姥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